站内搜索:
投注app

咨询电话

020-37265873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注app > 行业新闻 >

2012年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要点

日期:2020-08-25 来源:国家质检总局网站 点击:

2012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主线,以推进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为突破口,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为基础,充分发挥风险监控、生产许可、监督抽查、机构监管等职能作用,努力推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创新发展,为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质量要实现“三突破”

(一)在抓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上实现突破。

1.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全系统认真开展电线电缆、电力变压器、车用成品油、电动自行车、自镇流荧光灯、节水器材、建筑防水卷材、化肥、儿童用品、眼镜等10类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各地要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产业特点,选择部分重点产品,组织开展本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工作。

2.着力体现抓质量的成效。坚持“以质量监督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行业发展”,加强质量提升行动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狠抓任务落实,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建立部门联合、行业自律、用户联动、社会参与的产品质量提升机制,把质量提升行动做出影响、做出声势、做成品牌。

(二)在建立实施企业分类监管制度上实现突破。

3.组织实施分类监管制度。加快推进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管工作,依托各项监管手段和监管信息,结合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级,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实行分类监管。突出监管重点,落实监管责任,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降低和防范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努力探索分类监管与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控和检验机构监管等现有监管制度的互动机制,促进提升质量监督效能。

4.加快推进分类监管工作。按照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的原则,将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年度审查与分类监管工作结合起来,力争在年内将所有生产许可获证企业纳入分类监管范围。各省在全面推进获证企业分类监管工作的基础上,选择1至2个市或县开展区域性试点,力争实现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全覆盖。加强跟踪调研,不断总结经验,着力解决研究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实施办法,研究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在动员社会力量抓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5.加大宣传和政务公开力度。依托政府网站和相关媒体,广泛宣传产品质量监督政策法规和重点工作。突出惠民利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布监督抽查结果和生产许可证、安检机构许可、注销名单,完善各项业务办事指南,方便公众和企业查询。

6.举办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开放活动。组织媒体和公众参加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开放活动,通过参观考察监督抽查、生产许可工作,增进沟通和理解,宣传质量监督,普及质量知识,使社会公众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质量问题、认识质量监督工作,进一步扩大质量监督工作的开放性。

7.聘请产品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在大学生志愿者中聘请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让大学生参与质量监督工作,使他们成为质量安全信息的情报员、质量监督的协管员、质量知识的讲解员、引导质量舆情的宣传员。各地要结合实际,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搭建有效平台,把社会力量吸引到抓质量上来。

二、保安全要立足“三加强”

(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设。

8.加快风险监测组织网络建设。成立总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全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协作网。加强协作网建设,逐步扩大风险监测组织网络,认真开展《投注app》课题研究,提高协作网对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支撑能力。以启动协作网为契机,加快推进各地风险监测技术机构建设,形成全系统上下联动的技术支撑体系。

9.加大风险监测工作力度。组织制定《投注app》和相应的工作规范,加快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工作制度。扩大风险监测产品范围和批次,突出消费品安全,结合国家专项监督抽查,组织实施玩具、学生用品、纸巾纸、儿童服装、汽油等产品的风险监测;结合监管工作和课题研究,组织实施小家电、洗涤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家具等产品的风险监测。

10.着力探索完善风险监控工作机制。加强风险监控与生产许可、监督抽查、机构监管等职能的协同融合,做到从日常工作中发现和梳理风险,通过研判处置风险来强化监管工作,完善风险信息反馈和处置机制。加快建立重点产品标准库、监督抽查数据库和风险监测专家库、案例库,探索建立风险监测、分析研判、风险评估、预警处置有效衔接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不安全产品强制报告制度,建立消费品安全风险预警制度。

(五)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设。

11.强化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深入分析区域、行业的情况,研究把握产品、企业的特点,结合地方实际,着眼监管需要,认真总结监管工作经验,充分运用各项监管职能和有限监管资源,完善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监管手段,力求科学有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针对不适合监督抽查、但质量问题突出的产品,着力探索有效监管措施。

12.强化监督抽查的权威性。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力度,加强上下联动,切实提高联动抽查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严格落实抽查后处理工作,狠抓不合格企业的查处和曝光,充分发挥监督抽查的威慑作用。加强监督抽查管理,严格执行《投注app》,开展监督抽查绩效量化评价研究,建立和完善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13.强化生产许可的科学性。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生产许可准入制度,科学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准入退出机制和程序,大力强化证后监督,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组织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绩效研究项目,以理论创新指导制度创新。做好新取消发证和下放省级发证产品有关工作。加强节能减排产品获证企业监管,开展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依法做好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撤回和注销工作。对部分产品审查工作试点推行企业实地核查电子化监管。加快健全企业申报材料、实地核查报告和发证检验报告三位一体的生产许可电子档案。

14.推动各方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建立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约谈制度,约谈抽查严重不合格企业主要负责人,约谈区域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地方政府领导,约谈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薄弱的基层局领导,教育警示各方认清责任,督促指导各方落实责任。

(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15.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和控制规律的研究,认真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经验教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和要求。强化应急处置工作的协同配合,做到及时传递信息,保持步调一致。

16.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工作,强化应急处置技术机构和专家队伍建设,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有力信息和技术保障。加强应急处置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研究,增强分析研判的能力、引导舆情的能力、控制事态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三、促发展要着力“三服务”

(七)主动服务落实产业政策。

17.服务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政策约束机制,立足引导推动,把产业政策作为重要生产许可条件,严格准入把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不予发证,加大对违反产业政策和无证生产的查处力度。

18.服务节能减排。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加大涉及淘汰落后产能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坚决执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有关规定;加大节能节水节材特别是能效标识产品的抽查力度,对虚标能效、不符合能效标准的产品,严格依法处理。

(八)主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19.加强民生产品的监督抽查。继续加强对涉及民生的消费品和“家电下乡”产品的监督抽查,加大抽查和后处理结果信息发布力度,强化不合格企业曝光力度,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回应消费者关切,引导百姓理性消费,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质量安全需要。

20.加大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管理力度。推动各地完善与公安交管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监督检查工作规范,严格安检机构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对监管人员和资格许可审查人员的培训,完善关键岗位人员考核,推动落实安检人员考核上岗。严厉查处违规检验和无证检验行为,促进提高安检机构工作质量,为社会公众创造良好的安检服务市场环境。

(九)主动服务地方和基层。

2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地方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文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支持国家质检中心和质检机构建设,打造区域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22.服务基层群众。紧紧围绕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基层调研力度,了解基层实情,支持基层发展。积极为基层争取政策支持,帮助基层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基层的培训和指导,推动提高基层履职能力。

四、强质检要促进“三提高”

(十)促进提高创新能力。

23.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投注app》、《投注app》、《投注app》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不断夯实监管法制基础。

24.推进机制创新。研究制定《投注app》,建立动态调整发布机制,指导全系统科学有效地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完善部门行业合作机制,强化内外上下联动机制,推动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突出监管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25.推进管理创新。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实践探索,强化统筹协调,推行效能管理,注重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覆盖各项监督职能的信息系统,推进业务管理和数据采集分析的信息化,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十一)促进提高履职能力。

26.推行绩效考核。深入分析和主动防范工作风险,加强能力建设,优化业务流程,严格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能。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各项业务工作的督查指导,严格工作程序和完成时限,探索建立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27.强化技术保障。实施《投注app》,建立覆盖所有监督抽查和生产许可承检机构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进一步规范检验行为,提高检验数据结果的权威性、准确性。将分类结果与承检任务挂钩,建立承检机构使用退出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国家质检中心,提请撤销资质。

28.完善技术规范。按照“提高门槛、严格准入”的原则,修订完善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水泥、建筑防水卷材等重点产品的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一步量化核查指标,最大程度减少现场核查自由裁量权。对危险化学品及包装物、输水管、汽车制动液等技术性较强的省级发证产品,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强化实地核查的可操作性。根据抽查工作需要和技术标准变化,不断完善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体系,编制发布第三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十二)促进提高队伍素质。

29.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风险管理防范廉政风险,以制度建设监督权力运行,以绩效考核落实各项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法律意识、廉政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反腐倡廉,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树立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

30.狠抓行风建设。坚持从严治检,严明纪律,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深入开展“人民质检、为民服务、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懈怠思想,坚决反对敷衍塞责、拖沓散漫、萎靡不振的惰性状态,坚决治理慵懒散,切实切实树立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

31.狠抓人才培养。推动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加强生产许可、安检机构资格审查人员和抽样、检验人员培训,不断增长素质才干。大力建设保障有力的专家队伍,为质量监督工作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切实树立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

来源:国家质检总局网站